为促进滇西民族艺术暨工匠文化研究,探讨学术研究与乡村振兴结合的时代路径,近一步加强学界间的交流,由大理大学、大理州文联、大理州文旅局、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中外工匠文化交流史料整理与研究》课题组主办,大理大学艺术学院、大理大学滇西民族艺术研究院承办,浙江至爱公益基金会、大理州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和国际艺术村、普洱那柯里艺术村协办的“滇西民族艺术研究第二届研讨会暨首届丝路大理乡村工匠/艺术村长培育2023研讨会”,9月21日上午,在大理大学艺术学院召开。
“滇西民族艺术研究第二届研讨会暨首届丝路大理乡村工匠/艺术村长培育2023研讨会”在大理大学艺术学院召开
著名画家、鉴定家、批评家、作家许宏泉,江苏师范大学工匠与文明研究中心教授潘天波,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毛建波,大众报业集团监事会主席、美术评论家支英琦,常州画院专职画师、理论研究部主任、研究员蒋和鸣,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潘天寿纪念馆馆长陈永怡,广西壮族自治区非遗中心主任、《民族艺术》主编、研究员许晓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员、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旅游部重点实验(清华大学)副主任徐飞,等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滇西民族艺术研究与创作。
大理大学、大理州文联、大理州文旅局、大理州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和国际艺术村等相关领导和学者参加研讨会。
毛建波、潘天波两位教授主持会议
研讨会由毛建波,潘天波两位教授共同主持。
大理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何志魁教授致辞,大理州政协原副主席陆璐讲话。
会议从滇西民族艺术研究和图像志、丝路工匠与艺术乡村两个主题进行研讨。
会议现场
首先,大理大学副校长何志魁教授在会上致辞。他代表大理大学对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并对学校的办学情况作了介绍。
何志魁致辞
何志魁指出,大理大学艺术学院充分利用滇西丰富的少数民族艺术资源,在滇西民族艺术研究、创作,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等艺术特色学科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取得一定成绩,有些方面还成为学校的特色和亮点。今天,来自全国和省内知名的专家学者齐聚我校一起研讨,即将在美丽的苍山洱海间进行田野考察,希望大家充分发挥大理大学和大理州“校地”资源优势,研究滇西民族艺术,梳理西南丝路中外工匠文化交流史料,将我们优秀的民族艺术暨工匠文化传播出去。我相信这次的活动,对滇西民族艺术研究系统化、学术化、当代化、国际化,实现学术研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在研讨期间,贡献智慧和力量,为大理大学滇西民族艺术研究的发展贡献力量。
陆璐讲话
陆璐对大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进行了简短的介绍,并对艺术植入乡村,文化生态的改变等方面进行了共同交流。他说,电视剧《有风的地方》,让大理再次出圈,让文旅产业站上了新的“风口”。大理推出爱情旅游、体育旅游、团建旅游等全新业态,满足更加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的文化名家也走进大理采风,也成功的举办了很多次的文化艺术论坛和文化艺术展览。今年,云南省政府把大理定性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依托大理的区位优势、人文优势和产业基础,构建智慧化、产业化、规模化的滇西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对于文化艺术产品开发、出口是非常好的,这次各位专家学者齐聚大理,共同研滇西民族文化,也必将更加精彩的谱写出新时期里滇西大地上的文化艺术新篇章。
周建朋作介绍
研讨会上,大理大学滇西民族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建朋对大理大学滇西民族艺术研究院开展的工作、未来的计划、获得的成果进行了介绍。
专家学者研讨
与会专家就大理大学围绕民族艺术研究与开发、民族艺术创作、特色乡村开发与研究、艺术创作与实践、少数民族艺术开发以及滇西民族艺术研究院的发展等进行了进行深入研讨。
专家学者研讨
专家学者对大理大学充分发挥“校地”合作资源优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助力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助力乡村振兴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对大理大学艺术学院、大理大学滇西民族艺术研究院在艺术为乡村振兴发展赋能方面的工作表示认可和支持。
大理大学、大理州文联、大理州文旅局参会领导表示,将积极支持研讨会开展的工作
近年来,大理大学发挥学科优势,依托生物医药、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等学科优势,倾心助力乡村振兴。在民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中和国际艺术村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案例。
中和国际艺术村考察
21日下午,“滇西民族艺术研究第二届研讨会暨首届丝路大理乡村工匠/艺术村长培育2023研讨会”从大理大学搬到了中和国际艺术村,继续着又一场高质量的“头脑风暴”。
“中和国际艺术村的成功,是大理大学艺术学院利用学校的文化艺术资源,打造的“一村一品”。通过精心规划,把中和村的村民议事中心改造成中和书院,这是艺术学院与中和村共同打造的“艺术乡村”试点工程。书院举办了几期高质量的艺术展览,吸引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等著名画家前来参加,农民书画家作品展、西南丝绸艺术集市等多场艺术活动也纷纷在中和村举办,西南地区多个高校老师学生的绘画作品和文创产品在文创产品集市上展示售卖,中和村成为艺术作品展示和交易市场,也成为了艺术家的第二居所。”中和国际艺术村村长杜武说。
会议现场
一天的研讨会,收获满满,含金量十足。与会专家学者从滇西民族艺术研究和图像志的选材、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形式、民族研究专家库的作用体现、新时期文化艺术的推广宣传、艺术家在乡村的创作方向、民间艺术的可挖掘性、高校赋能乡村匠人培训体系、非遗传承人群的扶持和引导等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建议。
赵全胜作总结
研讨会最后,大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赵全胜教授作总结发言。他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齐聚大理大学艺术学院,共同研讨滇西民族艺术研究与创作表示感谢。他说:“滇西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多元的民族背景孕育了丰富多彩民族文化。大理是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在这片热土上,西南丝绸之路在千年的奔袭中沉淀出了独特的气质和不朽的民族文化,人们对西南丝绸之路有着特别而强烈的认知与情感,从而也诞生了很多的能工巧匠,养育出一大批艺术人才。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这么多行业内专家,一起研讨学术研究与乡村振兴结合的新路径。近几年,大理大学艺术学院一直致力利用滇西少数艺术资源开展民族艺术研究和高校艺术特色人才培养,致力于文化传承、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践行‘文化艺术植入+非遗工匠精神培育’的模式,努力把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把高校的科研与乡村振兴的需求相融合,把高校科研做在大地上,用艺术点亮乡村,把生态人文、传统手工技艺等优势转化为地方民族产业发展优势,更好激发广大乡村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文化艺术、社会、经济等多元融合发展。”
赵全胜表示,大理大学艺术学院将携手大理大学滇西民族艺术研究院,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加强力度,发掘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与潜力,让文化艺术为美好生活增添更多光彩。
为受聘大理大学滇西民族艺术研究院专家颁发证书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到大理大学古城校区、大理大学民族艺术馆、艺术学院民族音乐工作室、中和国际艺术村、中和书院等地参观考察。
“滇西民族艺术研究第二届研讨会暨首届丝路大理乡村工匠/艺术村长培育2023研讨会”合影
丝路乡村工匠培育站在中和书院揭牌
专家学者在中和书院合影
据悉,本次“滇西民族艺术研究第二届研讨会暨首届丝路大理乡村工匠/艺术村长培育2023研讨会”为期7天,除了今日在大理大学艺术学院和中和国际艺术村的研讨会议外,还将在大理、普洱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和学术研讨。
作者:张全德
审核:周建朋
终审:段丽恒
赵全胜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